close

自從懷孕開始,便開始愛上科普書籍,一方面是希望自己能扮演好媽媽的角色,另一方面是為了進一步瞭解生命的奧秘,因此,除了閱讀懷孕的書籍之外,我也閱讀了一本又一本的科普書,例如:教養的迷失(商周)、養男育女調不同(遠流)、天性與教養(商周)、語言本能(商周)、腦內乾坤:男女有別,其來有自(遠流),只要是談到親子教養或是生物學上對嬰兒探討的文章,都能吸引我的目光,最近又準備來添購「蝴蝶、斑馬與胚胎:探索演化發生學之美」以及「右手、左手:探索不對稱的起源」,雖然之前因為教書的緣故,已經花了不少積蓄購買童書或教學用書,也因為自己是一個不喜歡照本宣科的老師,所以,看到新奇的有意義的書就會有一股衝動,想買下來嘗試運用在教學現場中,只是因懷孕之故,便將閱讀的注意力轉化到科普書籍。

 

雖然我先生常會覺得我花太多錢買書了,一來是幾次搬家都因為太多書,害他搬到腰酸背痛,尤其是要將一整面牆的書搬光,更是得煞費一番苦心呀!再者,有時因衝動買了一整套的套書,可是買完之後,也沒有心思一本一本逐一閱讀,因而束之高閣,雖然會因此而被先生碎碎唸,不過我總是這樣安慰自己說:「沒關係,之後等小孩大一點就能看了。」因此,書還是一本接著一本的買,不過,為了使書籍發揮最大效益,自己看完就會趕緊把書推銷給先生看,這樣一來我們彼此間就多了一些溝通的話題,真是一舉數得。

 

其實,閱讀除了是自己的興趣之外,也因為從事教育工作因而更加重視它的重要性,畢竟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所以我經常告知學生或家長:如果語文閱讀的能力不佳,更遑論其他學科的學習會進步了,因此,我得自己以身作則。此外,閱讀的趣味在於從科普書籍中,我可以探索自己未知的領域,從中學習新知外,更重要的是書中所傳達的知識或資訊往往顛覆我們對某一事物的刻板印象,原來以前教科書所教的知識不盡然是正確的,這個部分對教育工作者來說尤為重要,畢竟我們希望能教育孩子去適應未來的生活,因此,身為教師的我更應該跟上時代的腳步主動吸取最新的資訊,而非用過去十年前的教育模式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然這是我對自己深深的期許,也一直在教育現場中努力嘗試。

 

舉個例子來說,我想會更清楚,例如我們以前在生物學上學到如果染色體XY是男生,XX則是女生,可是在醫學的實際案例中,確有一些罕見的特殊案例顛覆了傳統生物學家的觀點,例如:有些女性只有一個X染色體,因此他們便開始針對這些個案展開更深一層的探究,重新揭露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原來基因本身並不能保證嬰兒的性別,這還涉及到荷爾蒙的出現與否,在「腦內乾坤:男女有別,其來有自」這本書中便談到:

 

在懷孕初期,胚胎是沒有男女性別之分的,到了第六個禮拜如果男性荷爾蒙出現了,就會把胚胎轉成男的,如果男性荷爾蒙沒出現,這個胚胎就是女的,而這個第一次荷爾蒙的出現便設定了大腦的迴路,它會告知身體各部位接下來要怎麼發展….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出錯,一個男胚胎可能有足夠的荷爾蒙促使他長出男性的性器官,但是沒有足夠的荷爾蒙來使他的大腦形成男性的形態,他的大腦還是停留在原來女性的階段中,所以,他生出來就是一個男性身體中的女性大腦

 

由此可知,荷爾蒙分泌的過多或過少,會影響大腦對性別的認同,因此,同性戀或是所謂的娘娘腔、男人婆可能並非是他們自願的,他們只是照著設定好的神經網路去發展而已,所以,當我們對生命科學有更多的認識與瞭解,我們就能用更開闊的胸襟去面對或解釋各種現象,而非將無法詮釋的部分訴諸怪力亂神或是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

 

雖然買了不少書,花了不少錢,可是我一點都不心疼,想想一本書才幾百塊,跟買化妝品或衣服比起來實在便宜太多了,但是從各式各樣的書中,我可以經由閱讀去瞭解別人專研多年的成果,省卻自己摸索嘗試的時間,因而開拓自己的眼界與視野,這知識的寶庫怎能不繼續探索下去呢?

 

蝴蝶翅膀的圖案是怎麼來的?斑馬又為什麼會長出條紋?

 

人類如果是猴子變來的,為什麼猴子還是猴子?

 

我要繼續去探索下一座的知識寶庫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luckyh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