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這種經驗,就是哄小孩睡覺時,哄一哄睡著了,可是放到床上就醒了,而且還屢試不爽,因此,哄小孩睡覺的確是個擾人的問題。自從我採用「喝奶-玩耍-睡覺」的模式之後,我可以清楚地分辨或推測孩子當下的需求是什麼,有幾次寶寶哭了,不管是婆婆或是來訪的客人,一聽到小孩哭了,就問說:「她是不是餓了?」,我便回覆說:「她想睡覺了!」,因為我在兩個小時前才剛把寶寶餵飽,因此,我很清楚當下要做的事就是送寶寶去睡覺,不過採用上述模式一定要把握一個基本原則就是當寶寶真的餓了,才餵寶寶喝奶,而且一定要餵飽,不要讓寶寶邊餵邊睡,同時以三到四小時為一個循環單位,這樣才能確保寶寶不是又餓了。

 

老一輩的觀念就是小孩哭了就是餓了,要餵奶,小孩才不會一直哭,可是我發現當初我們家寶寶就是因為採用一哭就餵奶的方式,造成體重直線飆升,成長曲線直逼前百分之97,成長速度之快讓我這個做媽的都嚇了一跳。之後改採另一種模式之後,偶然間我觀察發現:我們家寶寶想睡覺前會發出咳咳咳或哭泣的聲音,同時會伴隨著點焦躁不安,此時,趕緊送他到搖籃去睡覺,可能翻來覆去掙扎個幾分鐘,之後她就會睡著了。

 

現在回想起做月子的那個月她怎麼每次喝完奶,睡一下子又哭,哭了就餵奶,好不容易睡久一點,可是醒了又哭,哭了又餵,即使尿布乾淨,也在哭,所以我永遠搞不清楚到底該如何是好,感覺生活一直在餵奶換尿布永無止境的循環中度過,現在才突然驚覺原來寶寶要睡覺是有徵兆的,只是我一直沒有仔細觀察過

 

天才保母崔西(Tracy Hogg)主張睡覺是一種透過父母來啟蒙以及強化的學習歷程,因此,父母親必須教導嬰兒如何入睡。她認為每次嬰兒入睡都會經歷以下三個階段,全部的過程大約需耗時20分鐘左右。

 

第一階段:視窗期

嬰兒不會說:「我累了」,但是他會藉由打哈欠、揉眼晴,拉耳朵,或是抓臉等疲累訊號,來告訴你他累了。當他打第三個哈欠時,送他上床吧!假如你沒有這樣做,他將會開始哭而不是跳到下一個階段。

 

第二階段:聚焦期

在這個階段,嬰兒會目不轉睛,固定、專注的凝視某一個區域,通常這會持續三、四分鍾,他的眼睛張開,但他並沒有真的在看東西,他正處於一種神遊狀態。

 

第三階段:讓他去吧!

此時嬰兒好像一個坐在火車上打瞌睡的人,他會閉上眼睛,頭有點搖晃,看起來像要睡著,眼晴會突然睜開,頭會往後傾倒,並搖晃整個身軀。然後他又會再次閉上眼睛,並且重覆這個情形三至五次,直到進入夢鄉。

 

在瞭解這套睡眠三部曲之後,我仔細觀察寶寶的睡眠前奏果真如崔西所言,以前懵懂無知的我只是主觀地認為現在寶寶應該要睡覺,因此,便趕緊送小孩上床,不過當時因未能即時敏銳地察覺寶寶的狀況,所以寶寶往往回送哭鬧不休給這個不懂事的新手媽咪,因此,睡覺時刻通常是最令我恐懼的時間,因為我根本不知道如何安撫並送寶寶上床睡覺,不過一切總算都熬過來了,現在我更能掌握寶寶的節奏,也希望能藉此提供給更多新手爸媽參考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luckyh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