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的鎮宮之寶~蒙娜麗莎的微笑

前幾天女兒滿四個月了,很欣慰她表現的相當乖巧,遇到人總是笑容滿面,生活作息也蠻規律的,晚上睡覺不用哄,就會自己睡覺,還可以從晚上九點睡到早上六點,完全不需要夜奶,雖然最近因為婆婆動了個小手術,我必須多分擔一些家務,不然除了帶小孩,兼做的家事外,空閒時間我還可以上網、寫文章、閱讀科普書籍或是商業週刊,日子過得還算充實自在,育兒之路一路走來雖然因為之前經驗不足,開始的時候路程有點顛簸,走的有些跌跌撞撞,但經過幾個月的摸索、嘗試與努力,辛苦的淚水慢慢幻化成一顆顆甜美的果實,這也印驗了胡適所說的:「要怎麼收穫,先這麼栽!」的道理。

 

回想起之前不少朋友曾問我為何選擇留職停薪帶小孩,而且還願意跟公婆住,我總是笑著回答說:「為了好好照顧自己小孩呀!而且公婆年紀都大了」,對於我的選擇他們總是驚訝不已,甚至還有人勸我說夫妻要一起住,千萬別跟公婆住,以免不小心傷了和氣,雖然這麼回應或是說謝謝大家的關心,但不少人還是感受到在我回話的語氣中帶著些許的勉強,畢竟自從我懷孕之後,先生就不斷跟我討論小孩照料的問題,甚至有些時因而鬧得有點不愉快,但好友們大多一致的認為我是受迫於先生,所以才下了這樣的決定,但我仍必須坦承當時真的有點半推半就的接受,畢竟我對自己的工作還是希望有一番作為,但轉過身想想,我都願意犧牲奉獻教育別人的孩子了,為何不願意花時間好好照顧自己的小孩呢?在沒有其他更好的選項,以及不知道未來有孩子以及跟公婆住的生活究竟會如何時,我終究選擇留職停薪在家帶小孩。

 

每每與先生談到留職停薪的話題,總讓我憶起多年前看過的一部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Mona Lisa Smile」,女主角茱利亞羅伯茲飾演一位剛從校風開放的藝術學校畢業,卻任教於一間作風相當保守的學校,原先因與校方教學理念不合,鬧出不少的問題,最後因堅持自己的教學理念,讓學生重新對藝術、人生、愛有了新的見解與體悟。片中有一個橋段一直讓我印象深刻,迄今仍不段在腦中盤旋,片中描述有一次茱利亞羅伯茲驚訝地知道一位成績優異的女學生沒有選擇繼續深造,反而要結婚生子,願意當個家庭主婦,這讓思想開放的茱利亞羅伯茲有點不知所措,甚至還一直鼓勵她應該繼續好好發揮所長才是,但是這位學生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不為所動…因為她認為家庭的重要性更甚於一切。

 

從事教育工作的我深知父母對孩子教養的重要,但當個全職的媽媽卻是我壓根都沒好好想過的問題,在以往教育的薰陶以及父母的灌輸下,我的字典裡從不認為當個家庭主婦是個好的職業選項,但這並不意味著我歧視家庭主婦對社會的貢獻,而是現代的女性往往被訓練成符合男性競爭社會中的職場工作者,在「腦內乾坤」這本書裡從生物演化的觀點談到男女的角色定位,遠古時代,男性主要是要外出狩獵,保家衛國,往往還得跟動物或敵人搏鬥才能取得食物或爭得地盤,因此,身體裡留著競爭的血液,而女生則在住家附近不遠處種菜,以便就近照料小孩,社會秩序也因而得以穩定下來,上帝在創造亞當和夏娃時,似乎就把這種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角色寫進人類的基因或DNA的記憶體裡,代代流傳下來,即使是先進的腦科學研究也發現男女的大腦構造與設定截然不同,但女性主義的高漲卻只想努力地打破這套遊戲規則,讓女男更平等,殊不知男女大腦的迴路早已設定好,只是被啟動去執行某些任務而已,況且根據研究統計在數理邏輯方面一個優秀女性必須同時要跟十三個男性競爭才能脫穎而出,因為女性荷爾蒙會抑制視覺跟空間的能力,顯見女男的不平等有不少比例是先天條件的差異所造成。有時想想現代社會是否因為太多女性投入職場工作,而剝奪掉養兒育女的時間,家庭教育因而失衡,社會秩序因而混沌。

 

雖然心中交雜著些許的猶豫不安,甚至偶而也會對蒙娜麗莎電影中的橋段充滿狐疑,但既然選擇當個全職媽媽,為了全然地說服自己做這樣的決定,是一條值得且無怨無悔的道路,我開始特別關注起一些女性選擇走入家庭或是復出職場而有一番傑出表現的故事。

 

有一次讀到商業週刊介紹一位身價超過一百五十億元的藥品女王許照惠,現年五十九歲,是全球學名藥界的知名人物,文章中寫到:「她大學畢業後,三年就拿到藥學博士學位,比先生還早四年。那時,她才二十五歲,同時結婚,隔年生子,之後整整九年,她是全職的家庭主婦,不但幫助先生完成博士論文,也用心養育三個小孩,奔波於奶瓶、尿布與幼稚園間。」

 

此外,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女國務卿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則是在她年輕時,為了照顧三個小孩,專心當了十五年的家庭主婦。直到三十九歲,取得博士學位後才重返職場。另外,台中市長夫人劭曉鈴也是在演藝生涯最高峰時選擇洗淨鉛華,走入家庭洗手做羹湯,專職照顧丈夫跟孩子。細細品讀發現這樣願意為家庭犧牲奉獻的女性還真是不少。

 

最近看到天下剛出爐的一本新書「媽媽是孩子最初的老師」的介紹,作者是身兼數職而永遠以家為重的蔡穎卿,二十年來奉行她最喜歡一句印度諺語:「孩子小的時候,幫他們札根;孩子長大了,給他們翅膀」,因而教出一對人人想擁有的女兒。初為人母的她,在尿布、奶瓶與親手縫製的蕾絲提籃中發現,「母親」是培養創意與磨練耐心最好的工作

 

翻開七八年前所寫下的日記,日記中記載著當年希冀十年後所欲達成的幾項願望與夢想,結婚、懷孕與生子並沒有列在最前面的選項,然今日我卻率先諸位好友先行達成這項目標,不過迄今仍讓我久久掛念的其中一項尚未實踐的夢想-出國留學攻讀博士學位,雖然在有了家庭與孩子之後,更體會到一切都需要以孩子為重,把自私的小我先行擱置,以孩子的成就作為父母的成就,發揮無私奉獻的精神,讓家庭更圓滿則是我責無旁貸的工作,就如同達文西筆下的蒙娜麗莎畫像,略微浮腫的臉頰掛著一抹淡淡淺淺的微笑,豐腴的身軀緩緩流露出懷孕母親孕育孩子的喜悅,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至於那未完成的夢想就待日後跟小孩一起出國唸書來實踐吧!

 

**********************************

延伸閱讀

一、商業週刊第991期我的3歲教練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3692&p=1

摘要

事實是,不管你是否心甘情願,當你為人父母的那一刻,你其實就在家中扮演領導的角色,家庭,是你第一個領導訓練場,而且,「你永遠無法從家裡退休」,即使無所作為,也在發揮負向的領導力。 

 

成功學大師柯維曾說,為人父母是一件最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因為「家庭是修練人性的研究所」,父母無限制的提供給孩子支持、鼓勵、瞭解,就像「空氣」一樣,沒有空氣時,人們會不舒服,但有了它們,人們卻不一定滿足快樂。

 

換言之,為人父母,是在實踐「不能要求回報」、「成就他人」的精神。這條路,是一個內心修練的過程,它並不好走,卻一定要走。否則,你就錯過了人生最重要的必修學分。

 

**********************************

延伸閱讀

二、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的努力 張炳惠 核心文化

書摘

知名暢銷書「孩子的成功99%靠媽媽的努力」的作者張炳惠,三個孩子皆畢業於哈佛及耶魯等名門大學,即使曾被認定有學習障礙的老二彼得,也畢業於哈佛大學商學院,之後更在紐約曼哈頓嶄露頭角,成為數一數二的企業家,因三個小孩都擁有不錯的成就,所以很多人都會詢問她有什麼特殊的教育祕訣。

 

養育好孩子的力量在於你

 

我相信好的父母養育出好的孩子。每當有人問我,養育出如此優秀的孩子的祕訣時,我便這樣回答:「不要從孩子身上找出問題點,而是從你自己身上找出來。」問題孩子一定會是由問題父母養育出來的,如果父母本身不懂得改變,只逼孩子改變,那麼,問題永遠解決不了。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如果父母在客廳不停地變換電視頻道,卻叫孩子去讀書,哪一個孩子願意乖乖坐在書桌前?

 

如果你要教養出有成就的孩子,你自己要先變成好父母。再加上養育過程中,你一定要先具備不為任何因素所動搖的主觀認定。換句話說,先不要談什麼冠冕堂皇的創意等等,而要先教好基本的原則。身為孩子父母的你,比誰都清楚自己的孩子需要的是什麼。最瞭解自己孩子的還是父母本身。因此,這個世界上有多少個孩子,就有多少個教育守則存在。

 

但問題在於,從外界來的很多因素,讓媽媽們對自己擁有的教育能力失去信心。真可惜,自己才是最瞭解自己的孩子的,而且自己更是最具有養育出好孩子的能力。 所以,請天下所有的媽媽們把耳朵摀起來,不要被周遭的雜音干擾,只關注自己孩子的一舉手一投足,然後繼續努力,不斷地提醒自己,要把屹立不搖的主觀認定建立起來。 基本上,教育孩子不是按照課本上的理論或任何規定,而是由媽媽的本性及直覺開始。

 

我這句話不完全是叫你與平常普遍的一些理論及規定背道而馳,知識就是力量,什麼都想試試看的態度並沒有錯,但選擇某一個理論或學說之前,自己應該先有主觀的認定。這意味著你要有判斷能力,以便知道你所選擇的方式,如何運用在你孩子身上。你該懂得如何取捨教育方式。而這必須藉由不斷地觀察孩子,才能具備這樣的主觀認定及判斷能力。

 

孩子的教育不是像跟著流行換衣服,一穿就要穿一輩子的。現在還來得及,去找最適合孩子的衣服,而不是跟隨流行穿衣服。現在,最賢明的媽媽是,具有勇氣給孩子穿最合身的衣服的媽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luckyh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