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跟我都是喜歡閱讀的人,但我們閱讀的書籍卻有些迥異不同,他不太常讀自己工作上的專業書籍,而喜歡閱讀小說、散文和企管相關類書,我則大多只閱讀自己本行的教育相關書籍,其他的書老實說涉略有限,偶而也才會看看先生買的書,但一直注意到他的書架上放了一本厚厚的書,書名是「教養的迷思」,副標題是「父母的教養能不能決定孩子的人格發展?」,看著那本高達近五百頁的厚度就讓我讀之卻步,懷孕後當我開始認真思索孩子的教養問題時,我才特別把這本塵封已久的書拿來看,翻了一下發現這本書好像沒什麼閱讀痕跡,所以很好奇地問先生說:「你為什麼買這本書呢?」,一問之下才發現這是先生念博班修習教育學程時教授推薦的書籍,但卻無暇閱讀,我想既然買了,卻被束之高閣,實在有點可惜,所以就準備拿來好好閱讀一番。

 

原本對讀這本書的興致不太高,著實是被那厚度嚇到了,而且我也沒有閱讀長篇小說的習慣,如果要看小說我寧可選擇看同名電影,因為影像對我的吸引力比較大,所以這對我而言,無疑是一項閱讀上的挑戰,但真正引發我閱讀這本書的原動力是作者吐露研究的心路歷程,及其因應身份轉化的調適,作者在序言中提及自己在取得碩士學位後,卻被指導教授認為不適合繼續從事學術研究,因而拒絕讓她攻讀博士課程,轉而當全職媽媽,並兼做大學教科書的編輯工作,她從自己教養孩子的過程中,發現一般人對教養假設的迷失,因而激發研究動機與熱忱,也開始著手收集文獻資料,並深入探究此一課題,最後才完此了這本巨作,有趣的是這本書卻因為作者顛覆了傳統對教養概念的迷失而榮獲一項學術上的獎項,而這獎項的名稱竟是以當初拒絕他的教授為名的。

 

這樣一個心境的轉化與衝擊對當時因故選擇放棄完成碩士學位的我更是感受萬千,作者的親身故事在我的心底激起一個個或大或小的漣漪,我開始認真思索研究這條路究竟為何,並反思自己是否真的適合走這條路,對我而言,學歷或研究是一種過程、目的還是工具?透過這本書的閱讀也培養我批判反思的態度,對於坊間似是而非或是所謂專家的話,我開始會去反問自己說:我讀到的、聽到的都是真的嗎?還是這種說法只是我們長年以來一直根生地固或一相情願的假設,它是否有可能是種迷失概念或謬論,然我們卻因自己有限的認知或是無知而未曾懷疑過它的真實性?是否還有其它的說法或更新的研究發現是更具有說服力的呢?

 

人生的路上有點顛跛其實是好的,雖然年輕時的我一直不這麼認為,總認為事事應該力求完美,但經歷過一些是是非非、一番歷練與體悟,我開始欣慰自己在人生的早年碰到了一些挫折,雖然當下是痛苦、難過、沮喪甚至不知所措的,但也因從中而有所學習與成長,才能激發更多求生的意志力與求知的動能。記得今年春節過年在家和先生一起觀看「蝙蝠俠」的電影,雖然沒有從頭到尾全部看完,但裡頭有一段我很喜歡的對話,當蝙蝠俠遇到挫折時,管家阿福就會問蝙蝠俠說:「人為什麼會跌倒?」蝙蝠俠回說:「因為這樣才學會站起來」,這是他們家的傳家語錄,也是蝙蝠俠在面對喪失夫母之痛以及接踵而至的挑戰時,繼續活下去以及堅持到底的勇氣。

 

 

 

在我們生活中早已充斥不少迷失概念,只是我們常常渾然不知,例如:我們常會說的詞彙「應該」,就是在諮商與輔導中常被用來校正的一個溝通概念,我們常會認為對方或是父母親「應該」對我們如何如何,但當別人沒有做到我們所預期的時候,我們就會開始主觀地認為對方並沒有懂我們的心,甚至開始沮喪難過,但實際上這個「應該」有時候其實只是我們一相情願的認知而已,因此,諮商專家會建議我們在溝通時少用「應該」這種理所當然的語詞,而是開誠布公地彼此溝通。

 

前一陣子一個朋友突然生病,醫生建議他最好馬上開刀,並且好好休養一個月,朋友告知我這個訊息,我可以感受他當時聽到醫生診斷時的錯愕與不知所措,他告訴我說: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而且他突然覺得人生因此不完美了,頓時間人生由彩色變成黑暗,我安慰著他,但我知道這個結需要時間與觀念的轉變來釋懷,就像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在「我是我自己」這首詩中提到「我擁有我的幻想、夢想、希望和畏懼。我擁有關於我的一切勝利和成功,一切失敗和錯誤。因為我擁有全部的我,我能夠和我自己更熟悉、更親密。由於我有了這些,我能夠愛自己並且友善的對待自己的每一部份。」其實,人生本來就不完美,只是我們常陷入一個追求完美的人生,因而忘卻了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時候上天故意給你一項考驗,幫你上堂震撼教育課程,讓你體會到人生是由彩色和黑暗所組成,就好比月亮本來就有陰晴圓缺,只是大部分的中國人好像特別偏好月圓。

 

反觀我們的教育亦是如此,深深記得有一次國中英文考試考了九十九分,卻挨了英文老師一個大板,英文老師說:「因為你錯了不該錯的,所以要被處罰。」在那個少一分打一下的升學年代,跟其他同學相比,雖然這只是個小小的體罰,但直到今天我對這件事依然記憶猶新,當下的我其實是有點憤恨不平的,我們的教育原來只是教導孩子考試只能考一百分,錯一題都不可以而已嗎?我們的人生也是要事事力求一百分嗎?那如果達不到怎麼辦?況且人生也不是只有讀書和考試這個課題需要學習而已,相當然而,不可能所有的事都這麼完美無缺,毫無瑕疵,有時因為一點的瑕疵,才能襯托出其餘的美好。

 

 

最近新聞又在大炒整型風,我常思考為什麼整型的風潮這麼盛行,還要千里迢迢跑到國外去動手術,如果我們都能體悟到每一個人都是有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找出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質,並且用包容的心去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我想多認識自己、多愛自己,多充實自己的內涵,因自信由內而外所散發出來的美麗會比外在的虛假更吸引人,否則有可能淪為穿著PRADA的惡魔而已。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量和選擇,我們只能對他們的選擇予以尊重,畢竟這是他們自己決定的人生,但如果我們一直要求自己完美,是否我們也在用同一把尺來衡量他人,要求自己所愛的人也要完美呢?不少人都可望追求心中最完美的女伴或男伴,誤以為公主跟王子結婚後就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美滿的生活,如果我們一直在尋尋覓覓一個人生的最佳伴侶,而忘記去包容或關照彼此的不足,忘卻生活其實是由柴米油鹽醬醋茶所組成,缺少誠信的溝通與生活的能力,我想這樣的關係也很難像鑽石一樣恆久遠,在人生中沒有百分之百完美零缺點的伴侶,只有最適合的彼此,願意欣賞對方優點與接納對方缺點的人。

 

回到教養的問題上,在我們傳統的教育環境下常常是不允許孩子犯錯的,我們經常看到班規規範學生不能寫錯字、不能亂丟垃圾、上課不能講話、不能說髒話等等,在家庭或學校中充斥著太多不可以做什麼的種種加鎖,消極的規定容易讓孩子失去挑戰自我,以及面對挫折危險時所應擁有的正向思考態度,如果換各角度來培養孩子,跟孩子溝通與討論什麼時候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面對學習上的錯誤該如何重新學習,對於自己與他人的情緒該如何解讀、調適與宣洩,鼓勵孩子多用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學業上、生活上和人際相處上的得與失,我想給孩子一雙堅強的翅膀,正向思考的態度與勇氣,才能帶領他飛越蔚藍的海洋、幽暗的峽谷並悠遊於崇山峻嶺間,細細端詳各種環境和氣候所共同孕育出的自然風光。

 

 

註:本文所附照片均由作者攝於英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luckyh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