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行星(Planet Ocean)是國立海洋博物館(National Maritime Museum)的一個計畫,其目的在喚起大眾對海洋遺產(legacy)的意識,及其現在與未來對我們的重要性,做為一個學術方案,它包含兩個新館的展示,分別為「波浪製造館」(Making Waves)和「探索海洋館」(Oceans of Discovery),之後將改成「海洋未來館」(Future of the Sea),這些結合歷史和現代的物品來自博物館及其他地方的收藏,並運用互動式和資訊科技的元素,以呈現與海洋相關的自然、科學和人類議題的全面性解析,並從庫克船長(Captain Cook)時代開始到今天。

 

「波浪製造館」主要是為了增進大眾對海洋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意識而設,這個館旨在探測海洋的物理運作,顯示潮汐(tides)、海流(currents)和波浪(waves)等現象如何形成,其展示內容如下所示:

 

一個十一乘四公尺的透明水槽和造波機(wave-generating machine)提供大眾一個生動的展示,以瞭解海洋如何影響行星中的所有生命,水槽顯示波浪如何形成,以及最後如何在岸邊碎掉,它也可以使用在教育工作上,作為孩子實際科學和科技活動的測試水槽(test-tank)。在水槽旁邊有一些互動的裝置能幫助參觀者瞭解海洋如何運作:一個小型的「親自動手做」(do-it-yourself)波浪製造機和一個漩渦製造機(vortex generating machine)。

 

此外,用來探究和監測海洋複雜運作的最新科學儀器也在展示中,其中包括一個測量海水深度、溫度和鹽度的裝置,一個能記錄波速、波高資訊的高科技浮標,以及一個能測量海流流速與流向方向的特殊儀器。還有一個名為「北海經驗」(North Sea Experience)的多媒體互動系統,這由三個呈現在電漿(plasma)螢幕的部分組成:「天氣和波浪」(Weather and Waves)、「潮汐和巨浪」(Tides and Surges)、「緯度與經度」(Latitude and Longitude),這些提供博物館的參觀者對今天北海發生什麼的即時性瞭解。

 

而在「探索海洋館」,則描述海洋探索的起源、十五世紀歐洲海洋探險時代以及十八、十九世紀的科學探險等,其展館內容茲簡要說明如下:

 

海洋的探索從史前歷史開始,其起源於非常小型的船舶,水手藉由已知的地標沿著海岸線航行,並且透過太陽、星星和洋流航行於開放海域上(open sea),而當時知識的累積往往是透過傳說和民間故事(lore)來傳遞。

 

從十五世紀末葉,海洋探險(maritime exploration)的速度和範圍因歐洲尋求擴張他們的帝國而加速,並促使船艦航行到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歐洲人常常雇用當地的領航員來引導他們,但他們藉此發展能使他們航行比其他文明更遠更久的優勢,他們的船舶變得更合適,並且他們的水手學習以航海圖、表格及日益精密工具為基礎的新航行數學法。

 

歐洲探險的影響通常對開創的各州有益,但是對被他們「發現」的地方卻是災難(disastrous),早期共同獲益的貿易形式及有限的殖民通常被有獨占權、軍事勢力和有組織的地區的主宰取而代之,所付出的人類和生態代價已經很高,並且影響我們今日的態度和政治的關係。

庫克船長及英國探險時代,照片來源:國立海洋博物館網站

科學總是成為探險的工具,但是「科學探索」(scientific exploration)始於一七六八到八○年間庫克船長(Captain Cook)的太平洋航行,達爾文的進化論也是在一八三一年到三六年間隨著庫克船長在皇家艦隊貝爾格樂號(HMS Beagle)航行所見所聞的結果,同時他也是人種誌和自然觀察的繼承人,而貝爾格樂的航行本身也只是十九世紀大量皇家海軍的海洋海圖記錄中的其中一個,由庫克開始的歷程,並在一八二零年他停止後由他人接續,其中包括北極和南極。一八七二年到七六年,喬治船長(Captain George Nares)在皇家艦隊挑戰者號(HMS Challenger)的長途太西洋航行,是首次專注於氣象學和深海科學的航程。一百年後,在一九七零年代,有人駕駛的潛水艇已經抵達深海的海床,並且發展出從外太空觀察海洋的衛星,以一九九三年為例,他們發現最密集的活火山集中在太平洋地區,然深海中仍有百分之九十五的部分需要被探究。

 

最後,在「海洋未來館」的部分,因為該館正處於發展的過程,它將介紹很多海洋對我們生命的重要性議題和概念,而重要地是我們可以如何對這個行星的未來做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資料:略

延伸閱讀:

教師應該要知道的海洋教育

網站連結: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luckyh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