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女兒迄今已經滿一歲七月個月了,但是我這個老媽卻常常因為學校的事忙得不可開交,所以幾乎找不到時間好好記錄女兒的成長記事,也慶幸女兒平常不在身邊,否則,我得努力在工作與家庭中找到平衡點。也因為這樣,我 常被 先生提醒不要一心只想著工作、工作、工作,而忘記如何過生活,我的錢沒有賺得比別人多,事情卻永遠不會比別人少,而且做完一件又接著一件來,似乎永遠沒有做完的一天,而這就是教學組長的最佳寫照。

人稱最好的工作就是錢多事少離家近,雖然沒辦法三項目標都達成,至少我的工作地點離住家只有短短五分鐘的路程,所以某種程度也算是幸福啦!因此,我特別要求自己每天盡量準時下班,回家煮晚餐,做到為人妻最基本的本分,而這也是凝聚一個家庭最重要工作之一。

回顧近三個月的生活,每天幾乎都在忙忙忙中度過,人說「心亡」就是「忙」這個字,果真沒錯,工作佔據我大半的生活,在學校除了有忙不完的公事,改不完的作業,批不完的公文,開不完的會,除此之外,還要定期輔導個案學生、指導學生參加國語文學藝競賽、台語每週一句、因此,我還聘僱了好幾個小幫手幫忙打字整理資料或是跑腿送資料,在這麼繁忙的情況下,中午要好好小憩片刻真的是比登天還難。

在教書之外,我們也被要求整理個人教學檔案,甚至參加行動研究等各項比賽的投稿,更重要還有拼「優質學校」的頭銜,以及準備各式各樣的外部評鑑資料,等著教育局的長官來訪視評鑑,在種種外加的壓力下,學校常不只是把女人當男人用,或是把男人當超人用,根本是把人當成無敵鐵金剛或神力女超人用了。

反觀在芬蘭的教育體制中,沒有全國一致的聯合評量,學校也很少考試,甚至也不進行教師評鑑,因為教育當局充分地信 任 老師,他們認為老師都是自律的,也會用心帶好每個學生,所以,學校有絕對的行政自主權。

有鑑於此,也觸發我開始反思學校教育的價值,以及學校究竟要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由於在大學畢業之際,因緣際會參與一所新學校的創校歷程,所以,我比別人有機會換個角度去思考學校為何而存在,不少人總認為校長主任是全校最有權威、最重要的的領導者,但卻忘了學校之所以設立,是因為學生要讀書,所以成立了學校,接著因為學生需要老師指導,所以要聘僱老師,漸漸地當老師越來越多,便需要行政人員來從事全校性的行政工作,也因為行政人員及編組的擴張,因此,需要有校長來統理學校事務。換言之,學校是為了學生而存在,同時它也會因學生人數的銳減,而導致學校關門大吉,甚至是校長、主任等行政人員被縮編或裁員。

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但是我們卻往往如霧裡探花,看不清楚真相為何,或是被一些似是而真的口號、頭銜,無意義的比賽、競爭、排行榜或評鑑搞的焦頭爛額,特別是因為自己身處的環境特別重視這些形而上的東西,但骨子裡的東西,最基本、最核心的教育價值卻常隨著各種媒體強力行銷的教育標語下,成為教育當局最重視的一環,但我常思索這真的是學生和教育現場的老師所迫切需要的嗎?身為老師的我們是不是常常忙到沒辦法好好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或是與需要輔導與協助的學生靜靜促膝常談,而學生是不是也像陀螺一樣,陣日不停地轉壓轉,在被快要擠爆還要被硬塞的各式各樣課程中壓的喘不過氣來。

 

仔細攤開學生一天的課程端詳一番,其實就不難發現問題何在!以我自己的學校為例,學生一般七點半到校,到校之後不是進教室安靜自修、或是交作業、抄聯絡簿,而是要到操場進行晨光跑走的活動,因為教育局為了鼓勵大家運動,所以推出了這樣的政策,並且累計跑越多圈的學生或班級都有獎勵。而學生到校是採刷卡制,所以,老師到校後要趕快把電腦打開,登錄線上作業系統,看看哪些學生忘記刷卡,還是還沒到校,在八點前最好把漏掉的都登錄上去,因為教育局也針對學校的刷卡率及班級刷卡率進行排名以及獎勵,而負責的行政人員每天則忙著統計排行榜,以及處理那些遺失卡片或卡片失效學生的種種問題。

七點四十五分學生則要離開操場前往打掃區域進行掃地工作,約末八點則要準備升旗、上生命教育的課程、進行增加一節國語或是晨光共讀活動,每天都有著不同活動在早自修進行著,排滿各式各樣的課程看起還很充實,但往往就是沒有一節早自習是讓學生可以安靜做自己的事,或是好好繳作業、寫聯絡簿,或是進行基本的禮儀教育。

接著八點四十開始第一節課,一直到下午四點放學,都是正式課程,學生常常是一刻不得閒,所以十分鐘的下課對學生而言就顯得彌足珍貴,對老師而言這更是處罰上課不守秩序或是缺交功課的好時機。

放學之後,學生不是留在學校參加課輔班,就是去外面安親班補習,因為,放學之後爸媽也都不在家,所以,根據統計台灣的補習班在教改的這十年增加了五倍,達到了一萬五千家左右的數量。也由於父母親都在拼經濟,所以家庭教育竟變成學校教育的一環,學校教育同時也得肩負起社會教育的功能。

 

此外,如果學校還積極推廣校本課程的話,學生就會有更多要學的東西了,一般學生通常能把一項校本課程做好就不容易了,而我們學校竟一口氣做了三個,真不知道是哪裡生出來的勇氣,竟然如此拼死拼活地衝、衝、衝。

我教的幾個優秀的高年級學生曾告訴我他們補完習,回到家吃飯、洗澡、看電視,再寫作業,常常都要忙到十一、二點才能完成,有時候作業多的話,則要忙到凌晨一兩點才能入睡。學習速度快的學生都過著如此的生活,學習慢的學生我想更是痛不欲生了,捫心自問到底是誰在荼害這些孩子,剝奪他們快樂的童年呢?

我深切地感受到那股沈重的壓力,學校似乎變成一個令學生痛苦的地方,因為要配合推廣生命教育、閱讀教育、兩性教育、品格教育、英語教育等多得數不完的教育政策,學校要績效、教育當局要政績,因此第一線的老師被迫要設計各種教案,安排各式課程,並請學生拼命寫各式各樣的學習單和作業,好交差了事,或是等著被評鑑。這某種程度無疑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彷如漆黑地海水底下波濤洶湧的暗流,似乎在暗地裡蓄積更多反動能量,隨時有火山爆發的可能。

傳統的禮義廉恥、愛整潔、守秩序、有禮貌等八股的公民與道德課程隨著九年一貫的出爐而消失不見,但時至今至,我們卻發現社會的道德素養越來越低落,所以要透過學生品格教育的重新塑造,以提昇道德涵養。而閱讀也是如此,當政府要求一年級學生在現行授課總節數不變的情況下,每週抽出兩節課學習英語的同時,也意味著國語文教育時數的不足,所以,早自修要多上一節國語課,甚至再加一節閱讀課程,以彌補國語文能力的低落。

在這個什麼都想要的年代,我們會不會最後什麼事都沒辦法做好,做好一件事是需要時間去醞釀,需要經驗去累積實力跟能量的。如果我們的教育心態與眼光不能看得夠長夠遠,只是急功近利地想快速看到成效,會不會更快地扼殺培之不易的學習興致正如同廣告才子范可欽在成功打造阿扁廣告後卻發現其執政表現不如預期時便說:「一個好的廣告會加速一個壞的商品死亡。」其實當年的阿扁應該不差,只是當我們採速食主義的模式快速地推出種種訴求的時候,千萬別忘記了教育最原始的初衷,否則到最後這些在教育上最迫切需要改革的閱讀力、品格力、寫作力,恐將成為前浪一個一個攤在沙灘上,被棄如敝屣。

英國作家狄更斯在《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一書的開卷寫到「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因此,我們不必過於悲觀,畢竟雨過總會天晴,尤其最近在百忙之中還是強迫自己讀了「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以及「第56號教室的奇蹟」兩本新書後,更是感觸良多,所以特別寫下這篇文章,提醒自己工作之外,家才是最安全的避風港,也是需要好好花時間用心經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luckyh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