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最近學會的語彙越來越多,只要重複教個幾次,她幾乎都可以正確無誤的發音,此外,也因為她是一個樂於主動練習口語表達的孩子,因此,我們之間的對話也越來越豐富。但是我觀察到一個有趣現象就是:每次問女兒說:「這是誰的?」不管家裡東西是不是真的是她的,女兒幾乎都只有一種回答方式,就是:是妹妹的!

根據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認知發展理論的觀點,這是一種幼兒時期的兒童常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行為和觀點上的「自我中心」現象。因此,對於女兒的這種表達方式,我常是用一笑置之的態度來看待。雖然常表現的一副自我中心的模樣,但還是會有例外的時候,就是當有兩項東西時,女兒便會將其中一樣分給我,同時說:「這是妹妹的,那是媽媽的!」

前幾天陪女兒在三合院的屋子裡玩,我一如往常地問女兒說:「這衣服是誰的?」女兒說:「是妹妹的!」,又問「這扇子是誰的?」女兒回說:「是妹妹的!」,我心想不管我怎麼問,她的回答大概都一樣,所以,我便反問她說:「這是妹妹的,那是妹妹的,那個也是妹妹的!那到底哪一個是媽媽的呢?」沒想到女兒想了一下,竟笑笑地回答我說:「妹妹是媽媽的!」

對於一個未滿兩足歲的小孩而言,能說出這樣的回答,真是令人驚訝又感動啊!特別是回憶起當初懷女兒時所遇到一些不順遂的情形,更是有感而發,當初因有一段好長時間在小診所都檢查不出懷孕的跡象,斷斷續續吃了一段時間的催經藥,最後還特別上大醫院做抽血、驗尿、超音波等各項仔細的檢查,但始終還是驗不出懷孕的徵兆,沒想到服用完一週的催經藥後,生理期還是沒來報到,轉診中醫一把脈,醫生竟然告訴我說:「妳已經懷孕一段時間囉!」

因為在不知情的情形下服用藥物,深恐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所以還特別請教我們家的醫生小妹,並上網查詢藥物相關資訊,同時回醫院再次檢查,沒想到真的驗出懷孕。還記得當時我告訴醫生中醫的檢查情形,並詢問醫生藥物對胎兒的影響時,醫生查了一下資訊,卻很震驚地告訴我:「會有致畸症的風險」,當時傻傻的我並不懂「致畸症」的專有名詞,但從醫生臉上凝重的神情,我可以清楚地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當時雖然滿心期待懷孕,但卻從未想過在這種具有高度風險的情形下懷孕,在無助與傷心欲絕的情況下,只好求助神明的庇佑,同時再另覓良醫提供寶貴的意見,還好最終能夠平安順利地產下女兒。

由於懷孕初期的不順遂,我還誤以為跟女兒沒緣,但從女兒出生時對我微笑的那一刻起,到看著女兒日益快樂、健康、平安地成長,我反倒認為女兒是上蒼賜給我最好的禮物。

妹妹真的是媽媽的心肝寶貝,不過仔細想想「妹妹是媽媽的」這句話,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呈現出孩童「自我中心」的現象,但又何妨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luckyha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