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餵故事長大的孩子
兒子4歲時,將美國小學二年級程度的300字英文故事書,一字不漏地說出來。
女兒7歲時,用英文講了30分鐘自己即興編出的故事,讓弟弟聽得興味盎然。
聽完31卷共49小時的《哈利波特》錄音帶之後,唸小四的女兒開始閱讀700多頁的英文版第五集……
這不是學習奇蹟,而是親子教育實踐家汪培珽的親身體驗!
生活在一個非英文的環境中,只要持續地唸英文故事書給孩子聽,
就能讓孩子自然而然地聽懂英文,並從中累積語彙和閱讀基礎,
循序漸進養成說、讀、寫的穩定實力。
看到這種極具煽動力的廣告文宣,很難不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天下的父母親產生一股衝動來買這本書,因此,在這檔不住的驅策力下,我抱著好奇的心態買了「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作者汪培珽畢業於美國紐約聖約翰大學MBA,雖然擁有人人稱羨的高學歷,但卻在投入銀行職場工作九年後,決定成為全職媽媽。她在用心陪伴一對兒女成長的過程中,看到孩子滿足喜樂、熱中學習、與人為善的表現,深覺在親職教育上「用對方法」的重要性;於是將親身的教養經驗整理研究,自創「愛孩子也愛自己的7堂課」教養理論,她強調「父母的1堂課,勝過孩子的100堂才藝課」,而「閱讀」是一切教育學習的基礎;「愛」則是親子間最珍貴的資產,她相信,「唸故事書給孩子聽」同時涵蓋了這兩樣孩子最需要的東西,因此希望所有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不要錯過這個與孩子親密互動、貼心交流的寶貴機會。
透過作者多年來親身實踐的結果讓本書讀起來更具說服力,回想以前在教書的時候,我也會搭配各學科的課程內容選擇合適的故事讀給學生聽,但常受限於課程進度和時間等種種因素的壓力,一個學期下來能夠讀的書數量雖不少,但也有限,雖說可以學生訓練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但透過閱讀活動的親師互動,我想是更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的。所以,當家中寶寶三、四個月大時,我也開始仿效在學校說故事給學生的經驗,從家中的書櫃中選擇一些簡單的故事書來讀給女兒聽,起初讀的數量不多,畢竟當初買的許多故事書大多是配合任教年級所買的,有一些則是自己特別珍藏的繪本故事,因此,幼教類的童書其實寥寥可數,但拜讀了「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和「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這兩本書後,深切地感受到閱讀的神奇魔力,其實閱讀是不分年紀大小,也不分中文英文,即使寶寶只有幾個月大,父母一樣可以讀故事給孩子聽,以培養良好的親子互動,所以,特別花了一些心思跟積蓄,以投資的心態買了不少故事書,我想如果將來有第二個寶寶或第三個寶寶這投資絕對值回票價,甚至還可成為傳家寶呢!
對全職媽媽而言,說故事無疑是最佳的親子活動,因為當寶寶喝完奶、吃完飯、換完尿布後,如何跟孩子互動往往考驗媽媽的智慧與耐心,而一個好的繪本不但能提供美的視覺饗宴,故事內容的字裡行間也蘊含不少深厚的道理,因此,每當我讀故事給女兒聽,帶著女兒欣賞故事中一幅幅美麗的插圖時,女兒常被故事深深吸引,有時看到美好的畫面或聽到媽媽有趣的配音時,就會高興的揮舞著雙手,踢踢那白白胖胖的小腳,所以,故事常常是一個接著一個地講,每天照著三餐講,時間就這樣一溜煙過了好幾個月,雖然女兒現在才七個半月大,但是聽過中英文故事已經超過四十本了,而每一個故事都聽了不下數十遍,有的經典故事甚至已經讀了一百遍呢!
不過我這個懶惰的媽媽,讀英文故事倒是像烏龜爬,遲遲未能追上中文故事的量,畢竟有些英文單字還是得花時間用心查清楚怎麼發音才能讀給孩子聽,因為在傳統英文教育體制下,我們也沒什麼機會讀英文故事,所以也是當媽媽後,買了故事書,跟孩子一樣第一次認識這些英文單字,例如caterpillar(毛毛蟲), chameleon(變色龍),Big Nutbrown Hare(大隻的栗色野兔),不然聽錯發音,以後得花更多時間矯正,看來媽媽得好好用功加強英文囉!
附註:
*【汪培珽「愛孩子也愛自己的7堂課」教養理論】
Lesson1: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Lesson2: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
Lesson3:沒有電視機的孩子
Lesson4:孩子知道你愛他嗎?
Lesson5:世界是自信心創造出來的
Lesson6:起跑點和終點雙贏的健康基石
Lesson7:好習慣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