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在晴空萬里的這一天
我背著釣竿獨自走到了東海岸
徜徉在海邊享受大自然的氣息
忘卻所有的煩憂心情放的好輕鬆
雲兒在天上飄 鳥兒在空中飛 魚兒在水中游
依偎在碧海藍天 悠遊自在的我 好滿足此刻的擁有
ya-u ho-hi-yan
ya-u ho-hi-yan hi-yan
這是1999年金曲歌王陳建年所創作的歌曲「海洋」,簡單流暢的吉他和旋,略帶沙啞的獨特嗓音,讓人閉上眼睛聆聽,彷彿來到了美麗蜿蜒的花東海岸邊,一片湛藍深邃又廣闊無垠的太平洋就在眼前展開,迎著帶有些許鹹味的清新海風讓人頓時間忘卻這城市的紛紛擾攘,海洋這個大地之母不知撫慰了多少徬徨焦躁與不安的心,回歸自然母親的擁抱讓一切都變得雲淡風清,整個人也顯得輕鬆自在,這就是海獨特的魅力,也是她動人之處。
台灣以約1600公里海岸線為海洋所包圍,是個島嶼國家,也是個海洋國家。我們的祖先都渡海而來,長久以來也都依海而生,因此,無論從歷史、地理、環境、生態、人文的觀點來看,島嶼上的人與生物都和海洋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但長期以來我們卻深受戒嚴和大陸型意識形態的影響,使得多數民眾與海洋有著疏遠的隔閡,除了不親海,甚至還產生畏懼海洋的心態。
政府於2001年首次公布「海洋白皮書」,正式宣示我國為「海洋國家」,接著於2004年發布「國家海洋政策綱領」揭示臺灣的海洋願景為「生態、安全、繁榮的海洋國家」,並於2006年公布「海洋政策白皮書」,希冀以整體海洋臺灣為思考基模,透過各項政策之規劃,全面推動海洋發展。而教育部在2005到2008年的施政主軸中,也將「確立海洋臺灣的推動體系」列為重要施政主軸之一,並於2007年正式頒佈海洋教育白皮書,這也意味著日後國民中小學的課程中將正式多了一門海洋教育課程。
實踐「海洋台灣」的最佳方針就是將海洋文化具體落實於中小學教育中,讓孩子從小就有機會接觸海洋,認識海洋,進而珍視海洋,愛護海洋,然而現行的教育體制下海洋教育僅存在於少數的高等教育或技職教育中,檢視國中小課本中海洋教育的課程猶如鳳毛麟角,然教育部的政策箭在弦上,各縣市政府教育當局以及一般教師普遍對海洋概念與意識也相當有限,海洋教育的教學參考書籍幾乎也付之闕如,因此,教師該如何進一步將海洋教育落實於正式課程中呢?
認同海洋教育的老師可能會開始積極地收集相關資料與書籍,並認真地思索該如何規劃課程內容,讓孩子從小領略海洋之美,然而對多數尚未準備好的老師而言,則可能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情或是觀望的態度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挑戰,心裡可能低估著:「反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走一步算一步啦!」因此,如果只是單靠教育部一只公文來告訴老師或是 強迫 老師配合政策推動海洋教育,而相關的配套措施與機制都尚未成熟與健全時,我擔心海洋教育又將 成為 老師避之唯恐不及的緊箍咒,而這對認識海洋的美意無疑又將成為另一種斲傷。
在2003年借調地方教育主管單位時便開始著手籌畫海洋教育課程的推動,隔年正式由臨海的5所國小和2所國中先行實施第一年試辦課程,由各校係依據九年一貫課程及學校本位課程來發展教學活動,平均每學期各校低、中、高年級分別規劃6-12節的課程,利用彈性學習時數實施教學活動。
2005年原定邀請全市半數學校共同參與試辦,然各校參與情形踴躍,後來約有8成的學校加入試辦行列。試辦初期先研擬規劃實施期程與策略,並成立推動小組,期間在教育部補助下,前往英國倫敦大學進行海洋教育的短期進修,並經研究發現英國、澳洲和美國推動海洋教育的經驗對台灣有不少值得借鏡與學習之處。
因此,回國後積極成立教師工作坊,規劃辦理師資培訓課程,編撰海洋教育課程,建立海洋教育參考書籍資料庫,結合社區資源規劃成立海洋學校,並協助辦理親職講座以及海洋藝文比賽等,以期透過點、線、面的方式來全面落實。
去年也曾多次參與教育部海洋教育白皮書的起草過程,與會中與各大學的教授和學者專家討論有關海洋教育的推動事宜,然在過程中發現上層的決策作為與教師實際教學有著顯著的落差,其間的差異無疑將成為推動與落實海洋教育最大的阻力。
有鑑於此,特別整理過去幾年推動海洋教育課程與教學的經驗,希冀與更多關心海洋教育的人一同分享,同時秉著「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的精神,試圖剖析國外推動海洋教育的經驗,以作為臺灣未來推動海洋教育的參考,希望能在教育部頒布海洋教育白皮書之後,為政府政策與教學實務搭起友誼的橋樑,更企盼我們的海洋能永續發展,生生不息。
★音樂試聽:陳建年海洋
★圖片來源: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
留言列表